12月22日上午,2022年中外人文交流明材工赋学堂项目建设成果总结交流会以线上形式举办。项目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下称人文中心)与上海明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材数科)、项目指导专家组代表及项目实施院校负责人参会。我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李友节在会上做了工赋学堂项目验收总结汇报。会议由人文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主持。
2020年8月,经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组织专家到我校实地考察和线上答辩,全国评审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等17所院校为中外人文交流明材工赋学堂项目共建院校。

人文中心副主任夏娟在致辞中提出,明材工赋学堂项目以人文交流理念为指引,通过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院校改革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助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项目实施两年来,项目相关方密切联系,共同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项目框架下开展了特色文化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技术+人文”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对外交流合作等系列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与积极成效。明材工赋学堂项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坚持“技术+人文”的基本思路,不断创新思路和优化模式,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助力学校培养各领域强国建设、各行业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项目实施院校总结汇报中,李友节介绍了学校在项目实施、“技术+人文”课程体系系统化建设、课堂教学创新、项目制度文化建设、课程开发和产教融合以及中西部院校专业建设帮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表示今后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助力人文中心进一步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李友节汇报的项目建设成果受到夏娟和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夏娟表示,希望我校能够深度参与人文中心“技术+人文”理念的推广,共同推动教育部人文中心“乡村振兴”工作范畴。
夏娟在会议总结中对进一步实施好项目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守初心,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人文教育,扩大国际交流;二是强优势,按照素养能力化、能力课程化、课程模块化思路,不断完善“技术+人文”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术+人文”课程体系建设;三是补短板,抓住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关于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对外开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在项目实施中加大推动中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力度;四是保安全,推动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实践和传播,规范管理和操作,遵守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